国际碳中和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

2021-11-22

为进一步落实碳峰值和碳中和的重大国家战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首届碳中和 (西安) 国际论坛于5月12日举行,值此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之际。论坛邀请了数百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国家有关部委、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以及外国驻华使节。

为进一步落实碳峰值和碳中和的重大国家战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首届碳中和 (西安) 国际论坛于5月12日举行,值此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之际。论坛邀请了数百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国家有关部委、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以及外国驻华使节。

作为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陕西鼓风机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进平应邀出席了圆桌论坛。围绕 “两链融合发展迈向碳中和” 这一主题,他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执行主任马金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盈科、王向增、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来新,华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开学,曹阳,贝克休斯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董事长胡玉华等行业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碰撞 “碳中和创新链与碳中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的思想火花。

据悉,这两个链条指的是 “碳中和” 创新链和 “碳中和” 产业链,旨在探索当前形势下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策略和途径,探讨绿色低碳发展对策,推动建设开放共享的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碳中和和技术交流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在论坛上,记者介绍了 “一带一路” 对陕西鼓的影响。刘金平表示,陕鼓集团是一家拥有53年能源基因,为流程工业、智慧城市、军民融合、 “一带一路” 提供智能绿色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的公司。目前,在作为碳峰值和碳中和重点的过程工业领域,陕鼓瞄准了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痛点。陕鼓本着绿色、高效、低碳的原则,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创新开发可再生、清洁和传统能源耦合的 “能源互联岛” 技术和方案,成功打造了全球行业每10000元产值能耗和排放最低,每10000元产值能耗仅为5千克标煤的智能制造基地。秉承 “不为产品找客户,而是为客户找产品” 的高质量发展理念,陕鼓持续关注用户需求,深入解决用户碳排放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从节能设备方面,为节能减排提供高效的设备,而且从用户的全过程,对全流程、全系统能效进行优化,做到系统能效最佳、排放最低。陕鼓自主研发的绿色能源机组BPRT,为钢铁行业高炉能量回收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技术 “硬核”。它获得了联合国国际能源效率伙伴关系 (ipeec) 的 “十大节能技术和实践” 奖。同时也是工业部重点推广的过程工业节能设备和技术。截至目前,陕鼓能源回收和输出的总功率为21.5gw,相当于三峡工程的96%。每年可节约48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排1.25亿吨二氧化碳。刘金平表示,碳排放和碳峰值的推广为陕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陕鼓服务客户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谈到围绕两链融合如何降低碳排放时,刘金平表示,随着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的发展,陕鼓在过程工业的技术积累将为企业产业链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设备方面,陕鼓将从参数设计不断迭代,不断提升设备性能,助力CCUs发展; 区域能源利用方面,陕鼓将持续升级迭代能源互联岛技术。根据用户区域禀赋特点,从全系统能效优化出发,进行精准规划和持续创新,为用户提供绿色低碳的能耗方案,降低碳排放,实现近零碳排放,实现区域能源的最低碳排放和最高效率,为实现 “双碳” 目标做出贡献。

刘金平还表示,陕鼓将继续加强企业研发力度。一方面,做好系统内的研发; 另一方面,深入用户领域研发,针对用户应用场景,解决用户真正的碳排放痛点,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